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经歌与乡村女性叙事——以山东省巨野县经歌和乡村女性叙事群体研究为个案, 姓名:王秀梅, 导师:董晓萍教授

摘要:
本文是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民俗与性别研究系列之二:民间信仰与性别”的子课题。经歌是河南、山东西南部等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宗教口头文学样式,多在香火会上传唱,表演群体和听众多为女性。本文以山东省巨野县女性经歌研究为个案,简要分析当地流传的经歌,具体阐释经歌的流传环境、经歌的乡村女性叙事群体的特点以及相关的乡村女性日常生活习俗。本文重点调查了山东省巨野县大义镇宋塘村、牛河村、小徐营村、史王卞村和新城乡的十二里庙村、宋庄村、毛官屯张庄村等等村庄,在研究中发现,1949年以前,这个现象在山东省巨野县就已普遍存在,和现在的流传情况很相似,但也有一定变迁。随着调查的深入,“经歌与乡村女性群体 的民俗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理论预设不断得到证实。近百位乡村女性的口述资料表明,在传统乡村社会,最初的经歌学习,多发生在女性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少女时代,经歌是她们单调的纺棉织布生活的调味剂;及至出嫁,新媳妇在婆家地位最低,衣食住行样样比人差,缝补洗涮、生儿育女、侍侯公婆,事事艰辛,经歌在她们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中流淌直至逐渐模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她们往往踏上烧香拜佛之路,重温经歌,为子孙祈福纳祥,替家乡禳灾避祸。经歌成为无数传统乡村女性晚年的祈祷词。烧香拜佛,念经歌,赶香火会,是传统社会乡村妇女的参与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她们精神世界的重大盛会。但是经歌不能使她们摆脱现实生活的苦难,只能使她们在姐妹世界获得暂时的超脱。本文共分五部分,首有绪论,尾设结论,正文三章。第一章介绍经歌与乡村女性叙事群体,包括经歌流传的民俗环境,试图揭示调查点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背景与这一民俗事象的有机联系;同时还阐明了经歌的乡村女性叙事群体特点。第二章具体分析经歌的文化内涵,主要就其中的女性形象展开分析,通过对女神形象和乡村女性自我形象的分析,剖析经歌中蕴涵的文化价值趋向和社会道德含义,探索乡村女性叙事群体的精神需求。第三章围绕经歌与女性日常生活展开,介绍经歌中反映的女性日常生活和女性实际的日常生活,阐释经歌对于乡村女性群体的重要意义。末附附录。本文的基本结论是经歌与传统乡村女性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女性与经歌的亲疏关系大致能反映出她们的生活状况;乡村女性叙事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而经歌中有自由平等,虽然是有限的;经歌只能安慰她们的心灵,但无法提供与现实对抗的物质力量,并且不宣扬改变现状,尤其不倡导反抗现实生活秩序,只是鼓励她们忍受苦难,等待美好的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