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作为家庭节日的“七月十四”——对广西壮族“七月十四”社会功能及嬗变的考察与思考, 姓名:张恒艳, 导师:萧放教授

摘要:

本文的研究隶属于萧放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传统岁时与当代节日关联研究”课题。本文是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高安乡高莲村“七月十四”进行三次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文主要描述了当地传统和现在“七月十四”的基本状貌,分析了“七月十四”的两大主题——“祭祖”和“归省”对于家庭的意义并阐释它们的社会功能。在分析节日功能的基础上,本文还对比了传统和现代“七月十四”的差异并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和机制。本文的写作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描绘个案村落的地理历史背景,介绍村庄的生产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传统信仰观念。第二章致力于分析“七月十四”祭祀活动的主旨。通过将“七月十四”祭祖活动和其他户外的祭祖活动对比,研究“七月十四”家内祭祖如何通过确认一种不同于宗谱性家族秩序的家庭秩序来维系家庭关系;村民又如何通过组合时间、空间、主持人、参加者和供品等祭祀因素以达到这样的目的。第三章探讨“七月十四”妇女归省活动在维系家庭间关系中发挥的功能。缔结婚姻是当地农民扩展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妇女归省在高莲村一直受到相当的重视。“七月十四”是全年众多妇女归省活动中非常正式的一次。在这次仪式性归省过程中,家庭之间用礼物交换的形式传达对彼此的意见。第四章主要关注现代社会对“七月十四”的冲击和影响:“七月十四”的主要节俗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变化,造成这些变化的具体原因如何。结论归纳了“七月十四”作为家庭节日深层的运作机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岁时节日施加影响的着力点何在;并推断传统岁时节日是否只是发生了面貌上的改变,抑或它将变更深层的运行机制来适应这种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