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地图, 姓名:连 莉, 导师:董晓萍教授

摘要:
"本文以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空间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从经济民俗研究的视角切入,进行民俗学和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交叉研究。重点研究北京旧城茶行经济民俗的空间属性,包括实体性的茶行行业生产空间,茶行原材料的分布、茶行运输流通的路线、茶行就业人口的流动等,以及观念性的空间,如虚拟乡土空间等。尝试从经营地点、经营技术和经营资本三个方面,以北京行业档案为主要资料,辅以地方史志、民国报刊资料,以茶行为例,说明民国至建国初年北京传统行业的结构性经济特点,编绘北京传统行业经济民俗地图,制成符合结构性经济内部逻辑的多元分支连锁地图、或配图、或属性图表等。本文试对扩展民俗学研究方法有所裨益,对北京传统经济民俗研究具有推进意义,并丰富民俗学研究的成果表现形式,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说,也尝试对北京传统行业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全文共分五部分,首设绪论,后附结论、附录等,正文三章。第一章从说明北京传统茶行内涵切入,讨论北京传统茶行的结构性经济特点,结合田野个案,挖掘北京传统茶行的经济民俗空间属性,讨论编绘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地图的基础。第二章讨论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地图的内涵,对北京传统茶行结构性经济特点进行文本分析;第三章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阐述北京传统行业经济民俗地图的编绘观点、方法与过程,编绘北京传统茶行结构经营地图、北京传统茶行结构技术地图和北京传统茶行结构资本地图等样本,共涉及8个专题,13幅地图。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北京传统茶行与北京帝都历史文化浓厚氛围的长期适应,形成了结构性经济特点。这种结构性经济的空间属性,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可以成为民俗学与地理学交叉研究的对象。以这种空间属性为基础,编绘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地图,能够直观地展示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空间要素,并为探讨北京传统茶行经济民俗提供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