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水浒传》“诨号”故事的初步研究, 姓名:邵玥, 导师:董晓萍教授

摘要:

本文以钟敬文先生开创的、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诨号”故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理论与方法,以中华书局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为底本,辅助使用现代民间流传的《水浒传》传说、相关学术出版物和口头故事资料,综合使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法等,在前人已有开创成果的基础上,对《水浒传》中的“诨号”故事进行初步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从古典文学与民俗学的交叉研究增加个案,为近些年来较少讨论的民间文艺学基本特征研究做补充。这项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也应该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学文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的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水浒传》小说的民间文学特征。《水浒传》经历了从宋末到明代长期的民间口头流传过程,期间产生了诸如话本、杂剧等诸多形式。《水浒传》小说的成书,是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整理和提炼的结果。小说文本至今还保留着民间文学的特征,反映在小说的题材、人物、叙事、语言、思想内涵等方面。第二部分,以《水浒传》小说中的“诨号”故事和相关民俗为切入点,对这批故事进行分类研究。第三部分,对“诨号”进行民俗文化分析。结合书面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讨论“诨号”故事的内涵,分析“诨号”故事与民间文学传播、社会分层、民间信仰和民俗生活的关系。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水浒传》的“诨号”故事携带了民间文学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蕴含了古代社会的民俗信息,这部小说的“诨号”本身也通过《水浒传》故事和相关民俗的传承,逐渐成为一种描述社会特殊群体的历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