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论《海外经》和《大荒经》与上古历法月令制度的关系, 姓名:刘宗迪, 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

摘要:
  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博士学位论文(原题目《论<海外经>和<大荒经>与上古历法月令制度的关系》),2001 年答辩,博士生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钟敬文先生倡导从民俗文化学角度研究《山海经》,以揭示其民俗文化意蕴,迄今为止关于《山海经》的民俗学研究主要限于其中的《山经》部分,论文则是对其《海经》(主要是《海外经》和《大荒经》)的民俗学研究。《海外经》和《大荒经》是因图以为文,即先有图画后有文字,经文是对图画的叙述和解释。因此,要理解其文本,就首先需要了解其所据图画的性质和内容。论文证明,两书所据古图并非如人们一直相信的那样是方国地图,而是反映上古历法制度和月令风俗的历法月令图。
  论文上篇通过对《大荒经》和《海外经》中有关叙述的分析,揭示了两书所据古图中所反映的上古历法制度。《大荒经》与历法制度的关系体现于其中关于七对日月出入之山与四方风和四方神的记载。东方的七座日月所出之山和西方的七座日月所入之山是用来观察日、月视运行以确定月份和节气的参照物;《大荒经》中的四方神和四方风与殷墟卜辞和《尚书. 尧典》的四方神和四方风相吻合,四方神和四方风分别对应于一年中的四个关键节气即春、秋分和冬、夏至,反映了依据季候风确定季节和时令的物候历制度;《大荒经》的北方之神? “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的神话,反映了在岁末依据日月运行的消息盈虚设置闰月以调节季节的阴阳合历制度。
  《海外经》与历法制度的关系主要体现于其中的四方神和四方神树(或神山)。四方神(即东方句芒、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北方禺强)就是《月令》中的四时神。四方神树的原型是测影观象的表木。《海外东经》的扶桑和《海外西经》登葆山上的羽葆是春、秋分测影记时的表木,扶桑和登葆山上面的“十日”象征在二分之日立表测影划分一日为十个时段的记时制度;《海外北经》的邓林(二树木)、寻木和《海外南经》的三株树是冬、夏至测影定方位的表木,而《海外北经》夸父追日神话就是冬至日立表测影活动的反映。《海外经》与四时观象授时制度之间的关系表明,《海外经》所据古图原本并非四海方国地图,而是按东、西、南、北四方结构布置春、夏、秋、冬四时十二月之岁时事象的月令图,《海外经》中那些光怪陆离的殊国异类、奇人怪兽不过是《山海经》作者对图中描绘的岁时庆典仪式风情的误解。
  《海外经》和《大荒经》所反映的历法制度及宇宙观可以和《尚书·尧典》和《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历法制度和宇宙观相互印证。此外,《管子.幼官图》关于玄宫月令图的叙述和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十二月令帛书,则是证明《海外经》与月令图关系的有力旁证。
  论文的下篇就试图将《海外经》中关于殊国异类、奇人怪兽的叙述与古代月令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相印证,揭示出其岁时仪式背景。透过《海外经》的叙述,仍能识别出其所据古图中对四季物候的反映,如《海外东经》的“虹虹”即彩虹,恰与《月令》的三月“虹始见”相应;《海外南经》的“反舌国”反映了四月蛙始鸣的物候,这一物候在《夏小正》和《月令》中皆有记载;《海外南经》的“蛇号为鱼”则是夏秋之交物候的反映,亦与《夏小正》、《月令》以及《诗经》中所载物候相吻合。《海外经》中物候记事的揭示,可以进一步证明其所据古图是月令图,并可作为确定《海外经》诸事象所在月份的可靠依据。
  由于文献不足,论文仅仅重点分析了《海外东经》和《海外南经》中“雨师妾”、“竖亥步天”、“九尾狐”、“羿与凿齿战”、“昆仑墟”、“三苗国”、“三株树”、“羽民国”、“二八神”、“毕方鸟”等几条叙事的岁时仪式背景。“雨师妾”反映了春分祈雨仪式,“竖亥步天”反映了春分之日立表测影推算天地尺度的天文观测活动;“九尾狐”反映了仲春旨在会合男女、促进生殖的春社狂欢庆典;“羿与凿齿战”反映了孟夏之月旨在驱兽护稼、祈雨求年的大雩和傩除仪式,“昆仑墟”则是举行这种仪式的祭坛;“三苗国”反映了仲夏的治水祈晴仪式;“三株树”反映了“夏至成地理”即在夏至依据测影进行地理测量的风俗;“羽民国”、“二八神”、“毕方鸟”则是仲夏祈雨仪式中羽舞场景的反映。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西王母神话的起源。古今学者皆以西王母神话源于西方,论文通过对先秦至秦汉早期关于西王母文献记载的分析,证明西王母神话“西来说”恰恰是误解《山海经》有关记载的结果。西王母见于《山经》的《西山经》和《海经》的《大荒西经》及《海内北经》,而《西山经》的记载是因袭《海经》,正因为西王母在《大荒西经》图中是位于西方,因此,《山海经》的作者就误以西王母是西方之神,实际上,《大荒西经》既然是岁时图,位于图中西方的“西王母”画面就不过是秋季岁时仪式(即季秋之月的丰收庆典和祭祖仪式)的写照。总之,论文为《海外经》和《大荒经》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为充分认识这两篇古老文献在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山海经、历法、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