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史记》之民俗学研究, 姓名:郭必恒, 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

摘要:
  郭必恒《<史记>民俗学探索与发现》,博士学位论文(原题目《<史记>之民俗学研究》),2002年答辩,博士生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出版基金资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出版。
  论文旨在研究《史记》中民俗资料的运用情况,探讨《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民俗思想。《史记》是中国古代具有总结意义的重要著作,其中留存有大量的民俗资料,论文的研究对于完整地描述中国古代从先秦到秦汉民俗发展史和中国古代民俗思想史,具有着一定的意义。《史记》也是一部带有浓重的口述特质的历史人物故事集。司马迁通过广泛地阅读和艰苦的实地调查工作来搜集资料,他所搜集的民众社会生活资料中,民俗资料占很大的比重。由于其集体创作和流传的特征,会给司马迁一种历史感,同时由于民间叙事文学所具有的文学性,又会成为他塑造人物形象的利器。论文首次对《史记》中记载的民俗资料进行了全面地整理,并建立了较为可信的学术资料系统。论文在梳理材料过程中,也研究了司马迁在创作中使用、评论这些民俗资料的情况,使文本分析和作者研究相配合,从民俗史研究和民俗思想史探讨两个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资料系统。
  论文从《史记》中民俗资料、历史人物传说和司马迁民俗思想三个方面对《史记》进行了现代民俗学意义上的研究。综观前代学者对于《史记》的研究,大多从历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入手,从民俗学的角度系统研究《史记》这样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还是首次进行。通过对《史记》的民俗学研究,作者发现了民俗资料,特别是传说资料,在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诞生过程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论文的研究表明民间文学也是孕育史传文学的母亲之一;研究指出,《史记》在创作中广泛地结合了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口述资料,这是决定它史诗性质的基本因素。
  论文首次提出了一些《史记》研究的新问题,象《史记》中历史人物传说生成研究、《史记》历史人物传说群研究、史传文学使用传说角度研究等等,论文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相对深入的阐释。论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史记》的认识,拓展《史记》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民俗、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