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老彼得·勃鲁盖尔的风俗画《尼德兰谚语》图文双重符号系统的跨文化研究, 姓名:李琪, 导师:李正荣教授

摘要:

《尼德兰谚语》(Netherlandish Proverbs)是尼德兰艺术家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于1559年创作的一幅风俗油画,它是这位北方文艺复兴时代绘画天才给后人留下的一份卓越的跨文化遗产。在没有照相机、电影、录像设备的时代,这幅画以写实的笔法给后人留下了完整的北欧生活场面,同时,它在画面中以绘画语言展示的流行于欧洲的民间谚语又给后人留下了种种谜团。揭开这些谜团成为西方绘画史、民间文学史和北欧文化史五百多年来一直关注的课题。本硕士学位论文尝试从跨文化学的角度系统地揭示这个疑案。

老彼得·勃鲁盖尔这幅名画,正如它的名称《尼德兰谚语》,它的创作意图是以图画方式来展示当时尼德兰(荷兰)民间流行的谚语。简单的说,它是一幅“看图识语”画,是一幅“图像箴言宝鉴”。令人惊讶的是,老彼得·勃鲁盖尔在117cm x 163cm的画面中,竟然隐藏了118条谚语,以此丰富性来说,老彼得·勃鲁盖尔《尼德兰谚语》完全可以称之为16世纪北欧风俗画卷。在这个意义上,老彼得·勃鲁盖尔的《尼德兰谚语》亦可以称之为荷兰的“清明上河图”。对这样的一幅图画和语言双重符号系统的艺术名著进行跨文化学的阐述,是具有多方面的价值的;而且,只有对这幅作品进行跨文化的阐释,才会有更多的可能获得关于这一艺术宝藏的新认识。

首先,我们考察《尼德兰谚语》的图像符号系统。我们在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之上,对《尼德兰谚语》的画面进行图像表意主题区域的研究,提出崭新的“双十字图像区域”的图像区块根据画面留下的图线线索所展示的空间,将《尼德兰谚语》分为不同的图像表意区域;然后,对画面的绘画元素——色彩、形体、光谱、进深一一进行分析,随后,按风俗画的形象元素对画面中的画中人与画中物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对北欧风俗名画《尼德兰谚语》的系统的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们考察《尼德兰谚语》图像表达的谚语。关于此画展示的谚语有几种不同的统计,荷兰语的统计是118条、德语120条,根据这些资料,《尼德兰谚语》中的谚语可以确定的有118条。我们在研究这些谚语的语言符号构成的基础上考察这些谚语的来源、文化属性、警喻倾向和讽喻方式,因此可以比较详尽地认识这幅伟大作品的“风俗史”意义。

第三,我们考察《尼德兰谚语》语言艺术符号和图像艺术符号之间的跨文化关系。《尼德兰谚语》是图像符号构成的视觉艺术,而从图像考索出来的谚语是语言艺术。由于各自的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有差异,所以,谚语语言与图像含义之间具有跨艺术门类的跨越问题。在《尼德兰谚语》中,图像和谚语之间并非一一对应,而是一对二、一对多的复杂关系,有些画面和谚语并非直接对应,背后有广泛的文化因素。考察这种复杂的关系,无论对风俗画还是对民间谚语都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考察,本硕士学位论文将展示一个富有跨文化新意的伟大的老勃鲁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