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论福斯塔夫式背景的广场言语体裁问题, 姓名:张意敏, 导师:李正荣教授

摘要:

恩格斯提出的“福斯塔夫式背景 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为现实主义文 学创作与批评提供了一个范式。时代发展,“福斯塔夫式背景 的理论意义亟需扩充。俄 国文艺学家巴赫金(M. M. Bakhtin)在《弗朗西斯·拉伯雷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 间文化》一书讨论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内涵正与“福斯塔夫式背景 符。福斯塔夫的活动空间是纷繁复杂的非官方世界,是“英雄(主人公) 们的广泛社会 背景。恩格斯提出的“福斯塔夫式背景 ,思想所指正是莎士比亚作品中借福斯塔夫这一 民间文化层的人物所展现的非官方世界。在这个非官方世界中,因福斯塔夫登场,从而狂 欢式地涌现出壮观的“广场话语 。本文将运用巴赫金的广场言语体裁理论来福斯讨论塔夫式背景,尝试推进“福斯塔夫式背景 这一经典问题的讨论。论文将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讨论“福斯塔夫式背景 的内涵。恩格斯的“福斯塔夫式背景 ,是“五光十 色的平民社会 ,也就是以福斯塔夫为核心的中下层民间世界。它与官方世界对立,“非官方性 是“福斯塔夫式背景 的特点。

第二章讨论巴赫金的广场言语体裁理论。广场言语体裁是在狂欢节广场中出现的稳定 的表述类型。戏剧与狂欢节同源,广场言语体裁也影响了戏剧语言。因此,我们可以从莎士比亚的戏剧找到丰富的广场言语体裁因素。

第三章讨论“福斯塔夫式背景 ”中的广场空间。一切具有狂欢节广场特征的空间都可 以被称作广场。“福斯塔夫式背景 包含丰富的广场空间,而且由于福斯塔夫的出现,一些不属于典型广场的空间也具备了广场的特征。

第四章以福斯塔夫为核心,分析“福斯塔夫式背景 ”中的广场言语体裁。福斯塔夫的 言语体裁既包含广场言语体裁的“广场赞美 和“广场赞美的反面 两个方面,同时又有 其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福斯塔夫语言的滑稽、夸张与怪诞。它们包括具有正反同 体的怪诞语言、对“英雄 的戏仿性言语体裁、怪诞的“清教徒 之言语体裁以及自我消解的话语逻辑结构。

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福斯塔夫式背景 与“广场 内在的同一性。 

 

关键词:福斯塔夫式背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广场言语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