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京郊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与政府投入的关系--从怀柔县沙峪村田野调查资料切入, 姓名:杨 秀, 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

摘要:
  杨 秀《京郊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与政府投入的关系——从怀柔县沙峪村田野调查资料切入》,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答辩。博士生导师:钟敬文教授、董晓萍教授。
  论文重点研究京郊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及其在政府投入影响下的传承走向,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民生活用水两方面,尝试以北京怀柔县沙峪村为个案,从田野调查资料切入,并适当利用政府档案文献和地方志资料,做用水民俗与政府政策的互动研究。在民俗传统方面,侧重研究当地农民的农业生产用水民俗,以及农民的生活用水民俗;在政府投入方面,侧重研究当地县级以上政府在农村用水方面采取的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抗旱及其他行政干预等措施,及其对村落用水的影响。论文首次探索京郊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与北京市政府投入之间的密切关系,分别描述关系双方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双方的制约因素以及这种因素对京郊用水民俗现代变迁的作用。
  全文共分六部分,首设绪论,正文共四章。第一章,北京郊区用水环境背景下的沙峪村地理历史资料概述,介绍影响京郊用水的民俗传统与政府投入的水资源背景环境,对京郊与怀柔县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与政府投入情况分别予以阐述,对本文的田野调查地点沙峪村的地理历史及民俗生活等情况做具体描述;第二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重点考察在生产生活领域中,沙峪村用水的民俗传统与政府投入的各自表现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第三章,探讨京郊农村用水的民俗传承与政府投入特点,指出农村用水的民俗传承体现的节约意识、局内保水观和象征性为主的管理特点,政府投入在扩大城市用水水源的同时,重视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加强对农村用水的制度化管理,并采取统筹兼顾措施解决城乡用水问题;第四章,侧重分析京郊农村用水的民俗传统与政府投入的相互影响。末附结论,及附录三种。
  论文的主要观点是,在首都北京的特殊政治、经济、地理条件下,京郊农村用水有自己的民俗传统,同时也与北京城市用水关系密切,在两者之间,政府投入起到相当的导向作用:政府投入改善了京郊农民的水利工程条件,促进了当地的灌溉农业发展,解决了部分农民饮用水困难,成为政府管理与民俗管理互动的行政力量;但是在水资源缺乏的京郊山区,过度的政府投入也会缩短山区水资源的使用期,同时北京城市用水生活模式的影响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也使缺水农民更加缺水。在这种情况下,民俗用水模式对现代行政管理的不足则起到了补充、调节的作用。
  关键词:京郊沙峪村、农村用水、用水民俗、政府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