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云南诺邓井盐生产民俗研究, 姓名:朱 霞, 导师:董晓萍教授

摘要:
  朱 霞《云南诺邓井盐生产民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答辩。博士生导师:董晓萍教授。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民俗文献史”和北京师范大学211二期项目资助,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
  论文研究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的传统井盐生产民俗,主要探讨民间生产技术与民俗的关系,以及民间技术社会活动中的民俗。具体围绕井盐生产的原料资源分配、生产组织、劳动分工、产品营运、生产仪式和信仰活动等民俗事象进行研究。重点选择云南省云龙县果郎乡诺邓村为调查点,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并参考地方历史文献,研究和分析以往民俗学较少涉及的传统生产技术和工艺,揭示传统井盐生产技术与当地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说明村落井盐生产民俗与国家灶户制度之间的互动机制;阐释井盐生产技术中的地方信仰文化,探讨了井盐生产民俗的现代变迁及其特征。把诺邓井盐生产民俗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民俗资料系统进行研究。
  论文分为八个部分,前后两部分是绪论和结论,正文六章。第一章使用地方历史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对诺邓村井盐生产民俗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概述,说明村落井盐生产民俗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地方特征。第二章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阐述诺邓“十六灶”的卤水分配民俗、民间传承及其意义,指出“十六灶”是盐业社会中人们在开发卤水中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和规范。第三章研究生产民俗中的井盐生产技术,对井盐社会中民众的井盐知识、井下的内部结构、工艺进行描述和分析,论述了井盐生产两大技术环节:即卤水的开采和煮水成盐,并围绕这两类技术的运用形成了井与灶的不同生产习俗。第四章主要从井地民众生存利益角度研究村落的私盐活动,描述和分析井地民众的私盐观念以及私盐在一个村落的具体表现。第五章探讨诺邓井盐生产民俗中与技术与民间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对卤龙王的信仰和盐井的祭祀进行描述和分析,来揭示民间井盐知识技术系统与民间信仰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第六章探讨诺邓井盐生产民俗的现代变迁,描述了“十六灶”卤水分配民俗消失及其影响,并讨论技术民俗变异和消失的某些特征。
  论文抓住生产技术与分卤习俗、生产组织、劳动分工、产品流通、生产仪式和信仰之间的密切联系;指出井盐生产技术是井盐生产民俗的核心,影响了井盐社会许多重要的文化因素,是民俗学者观察技术社会中的民俗的基本尺度;井盐生产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民俗,有着民俗的基本特征,并以民俗传统的方式进行传承;当井盐生产技术民俗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时,便会发生变异,乃至消失。
  关键词:诺邓村、井盐生产、技术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