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陕北、晋西的“伞头秧歌”--民众的诙谐与乡土社会的秩序, 姓名:王杰文, 导师:钟敬文教授、刘铁梁教授

摘要:
  王杰文《仪式、歌舞与文化展演——陕北•晋西的伞头秧歌》,博士学位论文(原题目《陕北、晋西的“伞头秧歌”——民众的诙谐与乡土社会的秩序》),2004年答辩。博士生导师:钟敬文教授、刘铁梁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伞头秧歌”是陕北、晋西年节期间的一种仪式性展演活动。论文在考察秧歌展演的年节情境与秧歌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全面地分析了伞头秧歌的仪式过程与表演体系,揭示了其潜在的秩序性意义与诙谐性内涵。作者认为:伞头秧歌,作为一种“类狂欢现象”,其中同时具有诙谐、狂乱的成分,又有礼仪性、整肃性的因素,然而,民众的诙谐性展演是被恰当地整合在节日仪式的象征性秩序当中的,因此,民众的诙谐,虽然表现了民众对于社会秩序的忤逆,也表达了对于日常惯习的嘲弄,但是,这种颠覆性的展演一般仅仅停留在潜意识的、艺术化地展演的层面,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乡土社会的年节庆典(伞头秧歌),是乡土社会现实秩序的一种象征性展演。
  关键词:民众、诙谐、秩序、整肃、展演、类狂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