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沧州武术志--从民俗志视角切入, 姓名:刘汉杰, 导师:董晓萍教授

摘要:
  刘汉杰《沧州武术志——从民俗志视角切入》,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答辩。博士生导师:董晓萍教授。
  论文以河北省沧州地区的乡村武术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民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民俗志视角切入,研究沧州乡村武术的传承背景、业内传承与村落传承,乡村武术的民俗内涵、拳谱与传说文本,业内授艺与村民习武爱好者传承的互动,以及沧州乡村武术在华北京畿地区的环境背景,与中国20世纪社会变迁的多种密切关系。主要采用第一手田野作业资料、参照使用地方文献和武术体育资料,进行民俗学与武术体育学的交叉研究。重点撰写乡村武术民俗志,填补国内民俗学在这方面的一个空白,同时也对沧州武术的继续发展、保护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提供政府组织以及相关部门参考。
  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和附录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学术价值,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说明了资料的来源、使用原则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地方称谓和武术用语进行了必要的解释。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沧州武术的传承背景为题,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经济生活和民俗文化等方面介绍了沧州乡村武术的传承背景,指出沧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是形成沧州武术最主要的因素。第二章,以沧州武术的业内传承为题,从祖师、宗师、传承者、主要传承形式及其运作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沧州乡村武术的业内传承。祖师崇拜具有武术传承的文化符号意义;宗师传承了武术,也影响到沧州乡村武术传承民俗的形成。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是沧州武术两种最主要的传承形式:师徒传承在建立超家族和村落网络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了武术传承的社会化;家族传承由于其独特的传承条件,为武术的纵深发展提供了可能。拳谱是武术发展阶段性成果的文字记录形式,为武术传承起着辅助作用,表明了文化阶层对民间文化的欣赏;武术精英是沧州武术发展与传承传播的中间力量。第三章,以沧州武术的村落传承为题,侧重分析了武术与沧州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分析武术传说中的精神世界、民俗事象、价值观念和话语系统,说明沧州乡村武术传说在给民众以精神慰藉的同时,又给民众以英雄成就和群体文化体验;沧州乡村武术与民众娱乐生活相结合,带动了当地人亲和行为,辅助了沧州乡村社会秩序的架构与巩固。沧州乡村武术也是沧州区域汉、回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第四章,讨论沧州乡村武术与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把沧州武术置于国家民族背景下,分析沧州武术与国家民族的互动过程和社会文化意义,包括沧州武术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沧州武术与抗日战争的关系,沧州武术与国家体育的关系以及沧州武术与对外文化交流的关系等。结论,是对全文主要观点和局限做总结。末附附录四种。
  关键词:沧州乡村武术、民俗志、武术精英、村民武术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