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姻亲关系的秩序与意义--以山东枣庄红山峪村为个案, 姓名:刁统菊, 导师:刘铁梁教授

摘要:
  刁统菊《姻亲关系的秩序与意义——以山东枣庄红山峪村为个案》,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答辩。博士生导师:刘铁梁教授。配套普及读物丛书《婚嫁礼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出版。
  论文通过对山东枣庄红山峪村的实地调查,从补充宗族范式的角度出发,加强宗族与宗族之间的联姻这个维度的研究,探讨姻亲关系的秩序与意义,以充实对中国农村社会亲属关系结构的认识,进而增加对乡土社会结构特征的理解。
  全文包括绪论、正文与结论三部分。正文共六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红山峪的自然地理、人口状况、社会经济以及村落社会的建构方式、姻亲称谓等进行了概略性的描述,目的是为下文提供一个自然与社会背景。第二章从各个角度考察村落的通婚圈,认为通婚圈是呈现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活动的空间场域,是某种人文社会的区位。人们在选择通婚对象时,通婚村落的社会位置和物理距离是人们关注的主要方面,它们对于维护姻亲关系的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一个整体,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的资料,展示婚姻偿付制度对姻亲关系的建构和生育对姻亲关系的维护与延续意义,以及丧葬仪式对姻亲关系的展演与重组。通过在人生仪礼中“行来往”,姻亲关系的建构及其观念和秩序都有较为全面与充分的展演。仪式不仅是象征文化的表演平台,它同时也以操演的方式表达了社会的理想文化,是一种维护社会结构的活动文本。第五章表明了仪式对姻亲关系有一个统一的表达,那就是两个联姻家族之间存在着一种阶序性关系,这种关系若在地域上以一个核心通婚圈为范围,在时限上以两三代为长度,那么两个联姻集团之间无论交换还是地位最终都能实现平衡,但这种平衡并非是在同时、同地实现的,因此是一种“不对称的平衡性”。对姻亲关系理念有所影响的还有情感方面与经济方面,二者看似是对阶序性关系的违背,实际上却是对它的补充。第六章讨论了姻亲关系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从姻亲之间的阶序性关系来看,给出妻子集团必然享有接受妻子集团的多方面的帮助,因此人们更愿意增加与不同家族的通婚关系。姻亲关系对宗族制度既有促进合作力、增强凝聚性的一面,也有加速分裂、强调分立的一面。由于父系社会的宗族始终以男性的血缘传承为线索,而姻亲关系自身却具有多向性以及代际相延的短暂性,这决定了它始终无法与宗族在观念上相提并论。
  论文的主要观点是,研究姻亲关系有助于增加对乡土社会亲属制度以至社会结构的认识,并且姻亲关系在生活的实际操演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发挥着宗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联姻家族之间由于女人的流动存在着一种阶序性关系,这种关系划定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确保了姻亲关系对生活的支持功能。姻缘关系轴线是一种与血缘关系轴线不同的社会联结手段,与父系继嗣通过血缘关系牵连的大多是一个村落相比,女人的流动建立起来的姻亲关系却以一定的秩序在族际、村际互动中展开,其结果是地域社会的形成。
  关键词:红山峪、姻亲关系、通婚圈、仪式、阶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