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多元互动中的地方传统--豫南盘古庙会的考察, 姓名:刘俊起, 导师:刘铁梁教授

摘要:
  刘俊起《多元互动中的地方传统——豫南盘古庙会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答辩。博士生导师:刘铁梁教授。
  论文是关于豫南盘古山盘古庙会的个案研究。盘古山地区的盘古神话、盘古信仰、盘古庙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论文称之为盘古神话-信仰传统,并从共同与历时两个角度展开对这种传统的考察。从共时的角度,论文考察了盘古神话-信仰传统在当地的传承;从历时的角度,论文考察了盘古庙会的复兴与变迁。对于盘古神话-信仰传统的传承,论文着重考察的是它的地方化的形式,即一个在“大传统”中具有普世性或民族性的神祇,是怎样被当地人接受并成为一个“灵验”的地方保护神的;对于盘古庙会传统的复兴与变迁,论文考察的是复兴与变迁的过程,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作为这一过程中的“自变量”的、动态的多元互动关系。
  盘古神话-信仰传统在盘古山地区的传承通过两种形式:以盘古神话为主的口头传承和以盘古膜拜为主的行为传承。盘古山一带流传的盘古神话的主体是盘古兄妹婚神话而非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地方化的盘古兄妹婚神话以及产生并流传于当地的盘古斗法神话,塑造的是一位始祖神兼地方保护神的盘古的形象,它界定了盘古与当地民众的关系,解释并创造着当地民众对盘古的敬仰和膜拜。以许愿-还愿为核心结构的盘古膜拜所依据的是关于盘古“灵验”的信仰,同时膜拜的仪式实践本身也验证并生产着关于盘古“灵验”的信仰观念。神话与膜拜共同建构着盘古与当地民众的互惠关系,为当地民众的缺乏保障的世俗生活带来一种必要的安全感。盘古庙会以香客朝拜为基础,娱乐与商贸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集体仪式缺失的庙会,盘古庙会表现为地方性、自在性、松散性而非社区性、强制性、结构性。盘古庙会吸引了大规模的人的聚集,给人们带来一种集体欢腾的节日感受。
  尽管没有集体仪式,尽管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盘古庙会仍是植根于地方社会的土壤之中。论文在后两章中着重分析了盘古庙会传统的复兴过程,指出盘古庙会是地方社会中多种社会力量对话、合作与斗争的舞台。围绕盘古庙会展开的多元互动关系并不是一个凝固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作为一种“自变量”,主导了庙会传统的复兴与变迁。盘古庙会是在山主组织的推动下,在佛僧、普通民众与香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得以复兴的,地方政府最初是传统复兴的反对者,但民众与山主组织通过巧妙而顽强的抵抗,使复苏的盘古庙会传统得以存延。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原来的多元互动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地方政府为了利用这种象征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改变了对盘古庙会的态度;山主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但他们自身也逐渐由一个不设赢利目标的准宗教组织演变成了一个以赢利为重要目标的准经济组织。山主组织与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互动关系发生的转变已经导致盘古庙会传统出现多种变化,随着旅游景区的建设,盘古庙会以及整个盘古神话-信仰传统有可能脱离它生存的土壤,失去其作为一种“地方传统”的地方性。
  关键词:盘古庙会、神话-信仰传统、传统的重建、地方化、多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