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江浙汉族葬俗研究--民俗文化地域性的一种实证探讨, 姓名:何 彬, 导师:钟敬文教授、张紫晨教授

摘要:
  何 彬《江浙汉族丧葬文化》,博士学位论文(原题目《江浙汉族葬俗研究——民俗文化地域性的一种实证探讨》),1993年答辩。博士生导师:钟敬文教授、张紫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论文要展开讨论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南方,在江苏、浙江一带,汉族民间今日仍然沿袭着的捡骨再葬和砌筑“椅子坟”的风俗说明什么?具有这种较为特殊的风俗的江浙地区的文化本质是什么?论文的目的,是通过丧葬习俗这个侧面,探讨一个地区的文化特性。并且,藉运用实证方法探求地域文化特征及本质的过程,对中国民俗学方法论——地域民俗研究法做一思考。通观人类丧葬行为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它包括观念•行为•器物这三大要素。丧葬文化的核心,是死亡观念,生死观。其中最根本的,是灵魂观。有灵魂不死的观念,才产生出人死之后灵魂的去处问题,形成他界观念;相信人死后有灵,先祖的亡灵有能力保佑儿孙、赐福后代,又出现了具有宗教意义的祖先崇拜。论文集中分析、研究葬法和墓式这两项内容,通过可见的物体、行为,追循其中蕴含的观念因素,透过有形的民俗,探索无形的观念,以求认识文化的深层结构。论文从地域民俗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江浙地区汉族的民俗特征。通过对民俗特征的研究,探索了“风”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是由于文化行为具有区域性和历史性,空间、时间的不同,形成了即使是同一个汉民族集团之内,文化也具有时代差异和地域差异的社会景观。江浙地区的葬俗特征,正是民俗地域性的体现。
  关键词:丧葬民俗、江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