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手艺劳作模式与村落社会的建构--房山沿村编筐手艺的考察, 姓名:蔡 磊, 导师:刘铁梁教授

摘要:
  蔡 磊《手艺劳作模式与村落社会的建构——房山沿村编筐手艺的考察》,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答辩。博士生导师:刘铁梁教授。
  在探讨村落社会建构时,已有研究多从宗族、祭祀圈、水利结合、市场体系等结构要素出发,很少关注作为基本生活实践的劳作模式在建构村落社会时所起的功能和作用。论文尝试以一个村落的编筐手艺为例,探讨手艺劳作模式在村落社会建构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具体来说本论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以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沿村为个案,考察沿村的编筐手艺与村落生活的诸多关联,探讨编筐手艺在建构沿村村落社会内聚和开放中的作用和影响。全文分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第二至七章为正文部分。第二章概述房山沿村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聚落形貌和农耕生活,为后文理解沿村编筐传统的形成和村落生活提供基础。三、四两章从自然环境、区位优势和矿业发展三个角度阐述了沿村编筐业兴起的原因,具体考察了选择编筐生计的原因、筐艺的传习方式以及筐的生产和交易过程。五、六两章从村内生活和村外生活两个方面考察了编筐与村落信仰、村落交往以及地方感形成的诸多关联。第七章引入标志性文化和文化网络的概念论述了编筐手艺在建构村落内聚和开放中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编筐统领的文化网络整体地作用于村落的内聚,编筐劳作模式是村落对外交往的主要机制。论文最后指出,手艺与村落社会是互为形塑的关系。编筐手艺不是单纯的造物技术,而是深深植根于村落社会特有的结构和秩序中;另一方面编筐手艺也形塑了沿村社会,是建构沿村社会内聚和开放的重要机制。在探讨乡村社会建构时不应只关注宗族、庙会、宗教、市场、信仰等因素,也应关注劳作模式在形成村落社会实在感和建立村落与外部世界联系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对劳作模式的关注也有助于民俗学对日常生活世界的进一步探讨,思考作为感受之学的民俗志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手艺、劳作模式、村落社会、内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