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

[法]金丝燕、叶辛 《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方法(L’art chinois contemporain)法文版》, 巴黎:诺巍出版社(Nuvis) ,2018。

[]金丝燕、叶辛主编《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与方法》(法文版),巴黎:诺巍出版社,2018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汉字、民俗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JJD750006)学术成果出版系列
[]金丝燕、乐黛云、董晓萍主编“跨文化研究”丛书(法文版)


[综述]


本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史学史的发展脉络,而后分析了中国的星星画展与西方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区别。

13世纪之前,西方艺术史基本上是“历数众神”的家族史写法。13世纪开始,语言中有了个人主体性的评价。14世纪,绘画开始不仅仅起到宗教教育的作用,开始出现了三维空间,加入自然的景致。通过人再现的自然景致,其主体性再次加强。绘画中开始有了情感因素,为了证明这一点并向同学们传授艺术史研究的方法,金丝燕教授还特别引导大家在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中寻找“圣婴的微笑”。15世纪的绘画因为“出现了叙述人物”、“表现几何结构”、“从拜占庭的趣味中解脱出来”、“开始机构化”等多个因素,被金教授认为是现代绘画的开始时期,这为集大成的达芬奇时代奠定了良好基础。18世纪,由于文艺复兴的铺垫,出现了专门的《艺术批评》和美学,并继承了15世纪艺术史的创作。这三个方面也是史学的方法与艺术思考交汇的结果。19世纪,进化论为通过艺术史的收集,通过艺术批评的收集所形成的材料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支撑。随着博物馆的建立(1830年法国建立的博物馆,意大利稍早),艺术史的研究开始加入民族主义特色。艺术作品本身成为历史学,黑格尔、泰纳等把作品与种族、地域、活动和家族背景连在一起,把先天和后天连在一起,开启了艺术的社会学批评这一学术领域。另一方面,对艺术创作技术层面的批评(即后来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也开始出现。19世纪,精神分析学派对艺术史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下半叶,艺术批评的重点转向了视觉,强调观者、批评者、艺术作品的本在,为后来的文本分析、艺术分析提供了前提。星星画展的出现是基于中国和西方的基础。这个时期,批评家们认识到任何作品都是所在时代的展现。由一批艺术史家开始质疑传统艺术理论而引发的艺术批评的“怀疑时代”也逐步启幕,艺术社会学随之诞生。艺术社会学强调,艺术是生活和历史的参与者而不是再现者。20世纪,俄国语言学家将符号学带入法国,为结构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推进了作品、图像、文本相结合的方法。

将文艺复兴与中国星星画展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在关注“形式”与关注“内容”上都有差异。中国的星星画展通过艺术诉求表达思想诉求,主体性非常直接,而意大利画家在宗教题材逐渐加入叙述性和人的因素,题材的变化是渐进的。星星画展是文学与艺术同步,意大利由文学开始再到艺术,在经济上从依托宗教到从宗教解脱,进入社会经济层面的运作。逐渐加入社会性和人文性,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星星画展“画配诗”的表达方式,西方文艺复兴中没有。

(撰文/李亚妮)